作者:苏叶
简介:土豆是一边收一边发往各地,,今年的大秦黔首都能有一个丰收年,不再饿肚子。包括原来的赵国也是一样的的,始皇帝听了苏叶的论述,对待原赵国的黔首也是一视同仁。随着红薯尖能吃,到土豆种到地里丰收有望,也慢慢的归心了。原赵国的贵族也全部迁往
苏叶封地的土豆都丰收了,收回来的土豆始皇帝安排人收了三分之二,发给了咸阳城周围以外的的地方,因为红薯只需要红薯藤只需要扦插,现在大秦以内都已经种上了。
土豆是一边收一边发往各地,,今年的大秦黔首都能有一个丰收年,不再饿肚子。
包括原来的赵国也是一样的的,始皇帝听了苏叶的论述,对待原赵国的黔首也是一视同仁。
随着红薯尖能吃,到土豆种到地里丰收有望,也慢慢的归心了。
原赵国的贵族也全部迁往了咸阳,经过挑拨离间,真正的有本事的掌权人也都消失了。
俗话说聪明人的脑子不是盖的,在忙忙碌碌中,萧何和曹参给了苏叶一个惊喜,两人通过互相学习,整本字典已经吃透,汉语拼音也早就学会。
苏叶还教会了村里的人做白,黄麻纸, 白麻纸正面洁白、光滑,背面稍粗糙,质地坚韧、耐久,只要不受潮就不会变质。黄麻纸呈淡黄色,一般比白麻纸略厚,性能与白麻纸相似,只是看起来更粗糙一些。
工匠也做出来了活字印刷术的母字,做了好几套,,其中一套是要送给秦始皇的。
修改版的秦律也做出来了三千套,简易版字典,小学简单版数学书也是三千套。
安排萧何和曹参分为两个班,每天晚上抽出一个时辰,给士兵们讲课,识字。
中秋节前夕,苏叶列了一个礼单,打算给始皇陛下送礼,按照之前的计划,第一步解决黔首的温饱问题,算是初步解决了。
第二步,逐渐普及秦律,新的秦律比原有的要宽松了一些,既然都已经修订好了,就要让全大秦的黔首贵族们知道知道,大秦的律法是怎样的,大秦的律法好在哪里,有什么用,宣传始皇帝的英明神武,既然我苏叶来到了大秦,又有外挂,绝不能再让始皇大大背上暴君的名头。
随着红薯和玉米的丰收,黔首们脸上的笑容也慢慢多了起来,不再是一脸麻木。
中秋节到来,始皇帝因着今年三种新粮大丰收,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。在甘泉宫外举办了一场宴会,所有的吃食除了原有的吃食,其他的都是土豆玉米红薯做的菜。
宴会的的后半段,任将作监监正的姚贾上前禀报,“陛下,您几个月前给臣的水泥方子实验成功了,前几日臣做了一个是水泥墩,臣拿重锤锤了十几锤才锤出了一个不大的小坑。”
“哦,送上来看看,众位爱卿也看看。”
“诺。”
不一会有两个人抬着水泥墩来到了大殿前,始皇帝喊了一个护卫,让他锤几锤子,结果还真是,十几锤下来,水泥墩还没破,震的手上虎口却发麻。
一众大臣也看的惊奇不已,个个都夸好东西啊。
苏侯爷封地内的水泥路看着可是很眼馋的。
窃窃私语的声音不断,始皇帝摆摆手道:“爱卿,此水泥的陈本如何?”
“回陛下,主要材料黏土、砖块(废弃的就行)、陶瓷碎片以及其他耐火材料,矿渣,炼铁炉里的废渣,炉渣灰等,材料不贵,但是要磨成粉末状,有点费人工。”
“好好好,做的不错,按照苏侯的说法,你去弄个水泥作坊,做工人员的俸禄不能少了,三年换一批,做好防护。”
听到这个消息始皇帝也很高兴,又道:“水泥做出来了之后先把咸阳城到苏侯封地的水泥路连通。再慢慢向外延伸,不用征徭役,来做工的都要给俸禄。
还有就是,制造出来的水泥要分一半,派人到水患严重的地方去修河堤,还要多修一些水坑,防止旱灾,照着苏侯封地的弄。”
始皇帝又看向王翦道,“修河堤建水坑的事让王贲带着蓝田大营将士去,这两年没什么战事,到时既能锻炼将士们也能监督建河堤。”
王贲出列道:“诺,陛下,臣,必不辱使命。”
始皇帝说完又看着众位大臣,“众爱卿,苏侯这又献上来了水泥,都说说给什么赏赐合适?”
大臣们都是傻眼的,赏赐什么的他们怎么知道,陛下您想赏赐什么还不是您一句话事,问我们,我们说什么都不对。
这时王翦见众人都没有说话,就慢悠悠的道:“陛下,好像苏侯爷什么都不缺!!!”说完还有点不确定的神态。
李斯尉缭蒙毅冯去疾几人都是深有体会的,都不由自主的点头,好像都认同王翦的说法。
心里都嘀咕呢,苏侯爷哪里什么都有,什么都不缺,什么都是新鲜东西,还都是很好用的,赏赐好像也赏不了什么呀。
嘴上不说,满脸纠结,始皇帝坐在上首看的清清楚楚。
就在这时,内侍来报,章甘求见,还带了很多东西。
章甘被传了上来对着始皇帝到:“陛下,侯爷说中秋佳节,给您送份礼物,这是礼单。”说完就递上礼单。
始皇帝看完,嘴角不自觉的上扬开来,慢慢的笑出了声,“好好好,好啊,礼物带上来,寡人倒要看看。”
内侍们把礼物带了上来,一一看过,活字印刷术说明书,母字,模板,秦律新书,简化版字典,数学书各二十本。
始皇帝的手抚摸着新的秦律书本,简直看的爱不释手,字典上的简化字虽然不认识,但是对照组小篆可是认识的。
所有的大臣这会手里拿着新书,又是激动又是郁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