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母施施然,道:“是以前在我们家做事的那个保姆给的,姓李,你还记得吗?她后来回老家承包了一片果园,现在过得挺好的,有点良心,有新鲜水果总给我们寄一点。”
“李阿姨一直人挺好的。她现在也算是好人有好报。”张怀凝抓个桃,也不洗,在衣服上蹭噌就塞进嘴里。
张母别过头,觉得她是混混做派,想骂又不敢开口,只得指桑骂槐,道:“这叫什么好?承包果园,其实就是当农民,看天吃饭,不要太辛苦。我上次看到她,晒得又黑又老,五官都看不出了,就这样一年也就赚三四十万。”
张怀凝道:“三四十万还不够吗?靠自己吃饭,不看人脸色,这样已经很好了。”
“我就说你当医生没出息啊,三四十万都当大钱了,你以前的玩伴,姓阮的,还不如你好看,嫁个做生意的,做美容充个卡就这个数。唉,天差地别啊。”
“那你说多少钱算大钱呢?”
张母道:“至少六百万以上。现在哪个普通人赚不到六百万?一年二十万的工作,和白捡的一样,到处都是。二十万做上个三十年,不就是六百万了?这算什么钱?”
张怀凝笑着翻了个白眼,无心与她再争。她都挣不到这么多钱。
张父则听不下去了,从房间里走出来,道:“你妈妈是家庭妇女,快老年痴呆了,不工作不知道赚钱辛苦。你少和她说话,说不通道理的。”他扭头看向妻子,道:“可以开饭了,孩子饿了。”
张母把头一低,只能去厨房催保姆快端菜。
她的家庭地位是在不知不觉中下降的。她像是个三朝元老,只记得年轻时为家庭立下的汗马功劳。丈夫最初的几个生意伙伴,都是她帮着送礼笼络住的。市区的一套房子,也是她下决心买的。 连现在他们吃饭的餐桌,也是她亲自去厂里找人订制。
过去的事她还历历在目,丈夫曾经很放心地和她讨论女儿的教育问题,把她的意见看得很重要。
可骤然间日月变幻,她就成了个无关紧要的人。女儿看不上她,丈夫更是嫌弃她。连家里的佣人见风使舵,有事都不听她的指挥,只是道:“要不我先去问一下张先生?他确定了比较稳妥。”
整个家里待她最客气的竟然是女婿。只是他的温和中又是带着一丝怜悯的。檀宜之这个人,是纸巾落在地上,都会客客气气和清洁工道歉。
张怀凝不想在家里多待,便道:“我和檀宜之吃过饭了,就不留了。”
张母闻言,喜形于色,道:“你还和小檀有联系啊,那抓紧点, 趁着他身边还没别人,再把他笼络回来。”
张父却道:“你妈没眼光,别听她瞎说,檀宜之主动提的离婚,又在你最伤心的时候。什么意思?他就是早就想和你离了,觉得没孩子没拖累,冷血到这种地步,少和他来往吧。”
当年,他是最不同意张怀凝当医生的,钱少又操劳,对婚姻也没好处。在她的职业确定前,他已经先确定了她的丈夫。檀宜之志存高远,很值得栽培,但这么忙的工作,他总需要个贤内助。张怀凝当住院医师时更忙碌,夫妻间聚少离多总不是好事。
刚结婚时,他就担心这对夫妻走不远,现在这个靴子终于落地了,他倒觉得是好事,毕竟这些年又发生了许多事。
一来,他和檀宜之是闹翻了,这小子爱装腔作势,事业上有了起色,就对老丈人疏于笼络。